“这是一个好消息吧,你们可以精诚合作,共同打开新局面。”
“非常好。”
广朋又把参谋长的不理解告诉了常执委,只是改成了自己的说法。
“这些问题,你们不要考虑,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我们会在相应时候解释的。”
广朋的疑惑依旧,只是话已至此,也只能打住。
石副军长的到任,让广朋在心理上减轻了很多负担,也有了一种特有的温馨感,最起码可以忙活一些正事,也可以让石副军长分担一些作战任务。
“总部怎么选派当地人当副军长了!?”广朋问常执委。
“总部现在改变了办法,由于电台损坏,与在白熊国的总部失去了一切联系,他们就改变办法,成为让我们推荐三个人选,他们任命了,不再坚持原来的直接任命和白熊国顾问培训了。”
“奥,是这样。”广朋马上意识到,此时总部所在兰芷军的处境已经极其艰难,不然不会这么改变办法,也不会失去与总部的联系。
“这个做法,也就是意味着总部那些接受白熊国培训的那些人,已经充实到兰芷军了吧?”
“这件事本来不应该对你说,你太刚强,现在可以说了。他们也是要派那些人过来的,可是却要让我们派出重兵迎接,让同样面临巨大军事压力的郭主持解决拒绝了,这才改为我们提名他们任命。”
“是这样啊。”广朋对那些人一般是看不起的,因为总是喜欢夸夸其谈的白熊国如何如何,在战场上就是人海战术集团冲锋,完全没有应有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打巧仗的本领与决断。
“以后,也许我们可以提拔自己能打的将军了,这是好消息。”常执委说。
“广朋,介绍一下当前的情况吧,我可不想过来持闲饭,那会闷死我的。”
“好啊,这才是老石本来的样子,一点也没有变化。”
到了地图前,广朋亲自讲解了北上作战的基本设想,最后道:
“总部称,要我们慢慢打,吸引嘉江以西沿岸据点的东林军过来,为渡过嘉江减轻负担。”
“奥,是这样啊,这是不是要放弃蜀咸根据地啊的架势?北上小动作,西进却这么大动静?”
“不会的,西进北上都是为了扩大和稳定根据地,同时迎接兰芷军过来。这是郭主持亲自说的。”
“那就好,可别再把根据地不当回事来,将士们受够了这份苦。”
“不会的,你们放心打就是,不会再度撤离根据地的。”坐在一边喝水的常执委也说。
“你看怎么落实比较好,我们一个留在根据地,一个到北线。你选择那个?”
“我到北线吧,那个痛快。”石副军长说。
参谋长打开昨天的记录交给石副军长看,他看了看,道:
“好啊,就这么办,我熟悉一下部队,咱们尽快行动吧。”
“好嘛,兵贵神速。你们写一下计划送到总部就行,什么时候执行,军里自己做决定吧,我们不再干预了。”
“熟悉一下部队就行动吧。”
三天后,石副军长带着部队北上,实际正式开始了“强渡嘉江”战役的序幕。
果然,石副军长带领的部队打的有声有色,进退适度,引起了秦斋的注意。
他迅速电告郑三发,报告了这个情况。
郑三发对着地图看了又看,又结合情报分析,最后确定,这是以进为退,目标是为了保护蜀咸根地区的安全,并速度扩大根据地。
“放心,他们这是想突破一点后继续扩大战果,不要给他们机会,更不能让他们进入我们的防区。”
于是,秦斋逐步的从嘉江沿岸抽调兵力增援,以防堵可能的漏洞。
就这么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前线这么陷入了“焦着”状态,却在暗中完美的实现了牵制敌人的目标。
郑三发看着都高兴,他亲自致电秦斋,对他的指挥大加称赞,对东林军与大漠军的团结协同作战成果进行表扬,送来二十万大洋表示嘉奖。
广朋在后方,每天看到石副军长的电报,也是非常放心,尤其是敌情通报里面,嘉江沿岸东林军不断增援的消息,也引起了郭主持的欣赏,迅速下达了各军分工造船造桥的命令,要抓住时机开始行动。
春节刚过,嘉江岸边就开始了大规模的秘密造船造桥行动。
密林深处,活动热火朝天,但是嘉江岸边一如既往的平静,谁也想不到,一场对于双方,以及战略格局有重大影响的宏大战役已经进入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