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属之流纷纷上表:黎王严重了。
反倒是各个首领人物沉默不语,在认真思索刘世双所言的可靠性与政策延续性。
袁穹亦在沉思,他觉得刘兄弟的格局不是一般的大,已经先于他想到了后续可能会有的危机。
还主动提了出来。
王者具备了属于他的风范。
这个时候,就该他袁道士来推进项目进度了。
“刘兄弟敞亮,心怀宽广,既然他想让我做个见证,那我也就顺坡下驴,厚颜承接了。”道士霍然抬头,环顾四周,“事情摆在明面上,那不如各自拿个章程出来草拟商议一番,各取所需,有了共同目标,定好大方向,也方便我们后续出兵西进。”
“至于细枝末节之事,就让各自擅长此道的使者去扯皮吧,如何!”
袁穹的提议,众人自无不是,况且他也不是询问句式,算是直接定了调。
开始道士不方便明目张胆偏袒白龙,现在好了。
挑大梁的那良野回来了,他是有资历与威望代表白龙参与高层商谈的,如此许多诉求从他嘴里提出来,就不会让人有偏袒之感。
经过四方亲切坦诚的交流沟通,充分了解了各自所求,彼此达成意见交换,最终凝聚共识,达成统一,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新道路。
简单来讲就是经过一番唇枪舌剑后,四方势力基本满意,全都换到了各自想要的东西。
因为有道士当中间人和见证人,谈的都比较实际,没有狮子大开口,都是秉承着在维护各自利益的情况下,开拓创新出了新的利益空间。
在袁穹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思想理论指导下,没有互相埋雷,以利益最大化的形式,进行了战后格局的统一分配。
别问为什么还没打呢,就商讨战后事宜。
如果连战后利益分配都不提前商量好,那这兵也不好出。
最终结果如下——
大黎:要求三方盟友在必要时,提供军力、修士、钱粮,刘世双有南下之心,所以这三股强力盟友必须在这方面给予足够支持。
草原人骑兵多陆战强,龙裔擅水战有大妖,白龙虽然衰落了,但境内修士是几方势力中最多的,所以大黎要求提供武力支持。
白龙:独占关东道,在吕锦儿未回归时,由那良部与诸将暂代治理,三方盟友都需保证关东道的独立性。
哪怕以后大黎势大,也只是听调不听宣,维持高度自主性,与大黎为盟友,可以共同出兵帮助其南下征伐,城池地盘他们不需要。
但是!大黎富有强大后,需要反哺白龙,维持领地内的繁荣,凡是出自白龙之物与商人,需得畅通四方,不得阻拦,不得征税。
同样的,白龙商队要保证盟友们的货物周转顺利,战略物资运输顺畅。
草原人:要求三方盟友提供足够的物资军械,允许草原人向北——龙裔开辟出的陆地上传播信仰,要求不能阻止他们在关东道和关元道,两处靠北的地界传播贤者与天女信仰。
由于信仰的特殊性,出了草原就不好使了,以后草原人会东西两处进行军事传教,如遭遇强敌,三方盟友需要提供支援。
要求在灾年,草原水草不丰美,牲畜不好养活时,三方盟友要提供钱粮帮助渡过难关,减少损失。
同时,草原一方会为盟友们提供优质坐骑,以及相关售后。
北地龙裔:关东道、关元道、草原疆域三处的水脉交由冀望等一众龙裔治理、管辖,保证境内风调雨顺,不需要任何贡品,如有犯乱之龙裔兴风作浪,四方共同除之。
要求三方盟友协助铲除没有登记造册,没有四方认可的水域淫祀。
同时要求盟友在龙裔走水化蛟成龙时予以协助,事前事后皆会赔偿沿岸百姓。
还要求事后无论各方,攻下哪道,遇到无主水脉时,如无特殊安排,则优先选派北地龙裔治理,当然龙裔也会出大力气协助进攻;遇擅杀北地龙裔之修士、势力,三方盟友有义务协助讨伐。
最后要求三方盟友在人力富裕时,允许冀望前往盟友地盘招募人手去修河,待遇就按袁道人定下的规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