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施里芬计划一味的求快,希望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打赢西线战斗,打赢整场战争。
但奥古斯特却希望能够尽可能的在战场上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从而奠定胜利。
正所谓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不管是高卢国还是日不落帝国,能够动员的兵力都非常的有限。
高卢国还不到四千万人,最多动员四百万的军队。而日不落帝国也只有四千多万人口,又能够动员多少军队呢?
再加上,日不落帝国还有广袤的殖民地要守卫,还有本土需要防守,能够派遣到欧洲大陆上来作战的远征军,又能够有多少呢?
一旦他们的主力部队在比利士王国内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那么,他们将会遭受重创。想要再度抵挡住日耳曼帝国的进攻,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更何况,奥古斯特很清楚,在现有的科技情况下,想要快速的打赢这场战争,无疑是非常困难的。这场大战,注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只不过,和另外一个时空相比,大战持续了整整四年,才因为日耳曼帝国的崩溃而结束。这一个时空,日耳曼帝国做好了一切准备,并且更加的强大。如果能够在两年内结束战争,那都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奥古斯特可不想军队一味快速发起进攻,导致在作战当中出现问题,从而输掉这场战争。那样的话,日耳曼帝国无疑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了。
“陛下,如果我们不能够尽快打败高卢国,获得西线战场的胜利。那么,我们就会长期处于两线作战当中了。这对于我们而言,将是非常不利的。毕竟,我们的兵力也同样不足。”小毛奇上将提醒道。
一直以来,他上台之后,都是在施里芬计划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但却没有想过要彻底改变施里芬计划。
奥古斯特点了点头:“两线作战对于帝国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帝国位于欧洲中部,处于敌人的包围当中。一旦战争爆发,必然会受到敌人的两面夹击的。但是,我认为这并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帝国必须要尽全力的打赢这场战争才行。
至于兵力不足问题,一旦战争爆发,帝国将会开始进行全国总动员,大规模的动员足够的军队。帝国的战略储备体系已经完成了,拥有大量的资源,这不会成为制约帝国进行动员的因素的。开战之后,帝国陆军将迅速动员一百个步兵师,再度组成十个集团军。
有了这些部队,不管是投入到东线战场上,还是西线战场上,帝国都有足够多的军队了。到时候,帝国自然并不畏惧两线作战了。
只要帝国的军队能够在战场上不断的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敌人的战争潜力将会越来越弱。这将非常有利于帝国打赢这场战争。尤其是高卢国和日不落帝国等人口相对稀少的国家,更是经不起这样的消耗。到时候,帝国同样很快就能够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