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王辰才刚作出总结性的发言,虞世南右手就在椅子的扶手上猛的拍了一下,然后口中大声叫好起来。
“王兄弟,说的太好了,的确就是这两个原因。”
“老弟,你不愧是今年科举的状元,果然分析的是井井有条,条理之间比我脑子里想的要清楚多了。”
“正所谓人才难得,而且我大唐现在也需要人才,要是不能够用行之有效的措施,扩大对这批人才的挽留,又或者给他们加以强大的信心。”
“那这种损失,倒是颇为令人心痛。”
虞世南情绪有些高昂的陈词了几句,但突然之间又有些低落起来。
“唉!”
“王兄弟,不瞒你说,其实这两个原因,我在礼部衙门集体讨论的时候已经提出来过了。”
“温尚书他们又何尝不知道挽留人才的重要性。”
“但之所以产生分歧,只在于我是坚定认为,花费更大的代价,也应该把这些人才给留下来。”
“而温尚书他们认为,人才的确重要,但如果措施推行的不当,反倒会因为挽留这批人而导致花费的代价太大,有些得不偿失。”
“所以头疼的地方就在这。”
……
王辰抓了抓下巴,接着略微有些皱着眉头的反问道。
“老哥,咱们现在来理理头绪。”
“一切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实行什么措施才能够保证挽留人才,又不给朝廷增加太大负担。”
虞世南微微颔首,这的确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王辰见虞世南给了自己肯定的反应,立马打了个响指,相当干脆的说道。
“既然如此,为何不上书朝廷,请求重新设立国子监?”
“国子监?”
虞世南顿时有些愣住了。
这个部门也就是咱们平常说的官办最高学府,当然作用不仅仅是教导学生。
里面设置有研究各种门类的博士和助教,是可以专门用来研究各门各类学术的地方。
同时最大的一个作用就是招收学生。
国子监的历史倒是不短,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那时候是专门用来给上品世家子弟学习用的,而且叫的也并非这个名字。
到前朝隋炀帝之时,改名为国子监。
但是在隋朝覆灭,随后长达多年的混乱之中,隋朝的那一套朝廷班子早就已经烟消云散了。
而唐朝建国又没多长时间,整个武德年间大部分都在四处平乱,哪有时间搞教育文化工作。
科举考试都是今年年底才恢复的,国子监这样的配套设施,那更是没来得及搞。
面对虞世南有些呆愣,同时略带震惊的神情,王辰不由得感到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