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堂之上,文武百官面前摆这种谦虚的架子,往往能够起到利好作用。
毕竟大多数人就吃谦虚这一套,他们接受的都是代代相传下来的传统式教育,谁要是过分骄傲或者居功自傲,反倒会引得旁人不快。
因此王辰这般推辞功劳的行为,并没有产生任何负面影响,反倒让不少官员暗自点头,心里对王辰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对于王辰的回答,李二陛下只是笑着摆了摆手。
“不必谦虚,在朕面前有什么说什么就是,虞世南昨日可是一五一十的说了。”
“要是没有你从旁策划,说出这些内容来,他这份奏折上面是一个字也写不出。”
“所以你谦虚也就罢了,但是在朕看来,你当居首功!”
王辰这回倒是没有加以辩驳,毕竟过分谦虚就显得太作了,只是再度行了个礼。
随后李世民从侍从官的手上,拿起先前朗读的那份奏折,装模作样地翻开,又阅览了一遍。
接着脸上就出现了一副叹为观止的神情,似乎连续看了几遍之后,再次阅读到还是忍不住心有感慨。
光是这副神情,就让堂下的文武大臣心里有数了。
陛下这是对这个计策非常满意,要不然不会这种神态,看来这位王小兄弟要发达了。
果然,还不等群臣脑海里想清楚,李世民的声音就再度传了出来。
“王辰,其实朕很想问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些东西的呢?”
“又或者说除了这份奏折上写的内容,你对于我大唐培养人才,还有一些其他什么看法?”
“朕能够清楚的感知到,这份奏折上并不是你所知道的全部,似乎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所以要是可以的话,你不妨在这太极殿上,当着大家伙的面,说说你的其他想法,朕倒是很想知道。”
王辰不由得浑身一凛,整个人精神一振。
来了,重头戏来了。
毫无疑问,这个问题就是真正的关键之处,也是最重要的地方。
今日王辰于太极殿出席朝会,全部的表演就看这个问题能不能说好了。
李世民直接询问王辰还有没有其他想法,就是把舞台全部给他,目的就是希望王辰能发挥的好。
有了李二陛下这么一问,众人顿时饶有兴趣地盯着王辰,想要知道这位状元郎还能说出什么新奇言论来。
这样的问题,毫无疑问就是陛下用来考校王辰的。
但是不管说出什么,群臣心里都已经有数了。
只要这位今科状元在朝堂上的表现不是太差,未来可期这是一定的事情。
看陛下此时此刻的态度,对这位状元郎可以说是相当满意,唯独不知道陛下满意到什么程度,这就关乎到太极殿上的临场发挥了。
……
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之下,王辰当即对着李世民行了一礼,然后转过身来又对着满朝四品以上的高官微微鞠了一躬。
“陛下要臣说说想法,那臣就斗胆直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