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这话一出,人群中立马出现了一阵笑声。
聚拢在国子监门前的众多学生,这才纷纷直起身子,把礼节给收了起来。
毕竟正如王辰所说,虞世南他们都早就已经到了国子监,还要召开他们这一届的入学典礼呢。
要是时间再拖延下去,耽误了典礼,那可就不妙了。
随后众位国子监学子,就在王辰的带领之下,蜂拥进入国子监内。
不少学生在进入大门之后,就涌向各自的分区了。
毕竟有着数百上千名学生,不可能大家伙都挤在一个班,在相应的区分了国子学、太学以及四门馆之类的差异之后,同属于四门馆也会分出不同的班。
所以这些人也就各自去往自己应该在的分区,但还是有一小撮人,就围绕在王辰身边,估摸着也是想要和王辰套套近乎,打打交情。
其中就包括了最开始那个胆子特别大,敢于直接冲到王辰面前请教询问的人。
倘若没有这家伙出现的话,估摸着王辰身份揭开,那得等到待会儿国子监的入学典礼了。
众人往国子监最里侧的几间衙门走去,那里是国子监内除了主教学院之外,单独设立的官署。
类似于虞世南这样的国子监官员,日常办公的地点就设在那,边上还有着博士和助教的休息地点。
这一路上,众多学子是毕恭毕敬地簇拥着王辰,眼神之中满是崇拜和尊敬的神色。
虽说时不时的能够听到有小声的讨论,但却无人敢大声喧哗,生怕冲撞了眼下这个场景。
边上的众多学子时不时的恭敬开口,向王辰讨教一些东西。
有人问的是做学问方面的诀窍,有人问的是王辰如何得以高中状元,还有学子请教王辰,如何能够做到诗歌与文章写的那么好?
大多都是一些知识文化方面的问题,少部分是询问王辰在科举考试中的各种细节。
毕竟人家王辰是今年的科举状元,比他们这些没考中的,那自然是要高了不知道多少层次。
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向比自己牛逼的人请教,那是再正常不过的道理了,是完全应该也是有必要去做的事情。
要是能够从状元郎这里学到一点学习方面的诀窍,运用到自己的读书生涯当中,那岂不是事半功倍。
这样的好事,众位学子又不是傻子,谁会愿意不做呢?
况且他们这些人,明年还要参加新一轮的科举考试,尽管现在侥幸进入了作为大唐最高学府的国子监,已经算得上是一个预备役了。
但是很简单的问题,进入国子监不代表就一定能够通过科举考试,一定能够做官。
反倒在这里还需要更加用功努力的学习,能够进入国子监只是方便未来,让成功的希望更大几分。
但如果全然不用功学习,便是给你九成的希望,那也和零没什么区别。
所以现在趁着难得有这般亲近的机会,还不抓紧询问一下人家,关于科举考试当中的某些注意事项和秘诀,那往后错失了这样的良机,又到哪里去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