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南阳郡乃是我军阵地,各县县令都尊主公。”
“张幕麾下多位骑兵和陆军,不擅长水战。”
“相仿刘表麾下都是水军,可通过淯水和汉水轻松来其自然,实现快速攻防。”
“主公若是能夺回樊城,则只需要派兵镇守此处,便使得刘表无法轻易北上,更被说其荆南之地本就不稳。”
“而若是将南阳郡西部让给张幕,等主公得到樊城,也有大把力气西进,到时候慢慢将县城夺回来。”
“反过来若是联合刘表,那么此前战争都白打不说,张幕大不了退回武关,可随时都能东出,总归是个隐晦,主公是不是得安排大队士卒在武关附近诸县布防?这便是限制!”
“而这时刘表坐稳新野等县城,构建好防御工事,只需要派遣少部分士卒便可抵御我军和张幕大军进攻,其便有大把时间去经略荆南,慢慢坐稳荆州,并看着我军和张幕相互敌对,渔翁得利。”
“所以主公,联合张幕之计,为最佳之计。”
对于袁术来说,联合张幕或许是最不情愿的选择。
但从利益和后续发展上来说,这却是最佳选择。
阎象其实有一点没说,那就是袁术若是选择作壁上观或者联合刘表,最后的结果都可能是刘表占据南阳郡南部,而张幕占领南阳郡西部,双发互相忌惮,互相合作吞并南阳东部和北部。
这一点是事实,可袁术听到肯定会有逆反心理。
未免他出昏招,阎象只说好处。
袁术听到好处后虽然心中不说,却会告诉自己一切都是为了利益,便有可能答应。
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袁术心中不爽,但有所心动,沉吟了一下再次问道:“联张幕对付刘表,此策当真可行?”
杨弘重重点头,说道:“可行之机最大,但此时,并非联张幕之良机。”
“为何!”袁术眉头一挑!
杨弘早有腹稿,说道:“主公应让军队会育阳,并让新野成内士卒退兵回育阳,届时张幕东进受阻,必定攻略南阳郡西部各县,也会南下。”
“刘博奥见到张幕占据南阳郡西部,还占数县,定然不忿。”
“这时主公派人出事刘表以言挑之,可使张幕与刘表交恶,而主公则择机联合张幕一起对付刘表。”
“等南阳郡内没有刘表,主公便可以淯水会线和张幕展开交锋,而有育阳,樊城,宛城在,主公您立于不败之地,可徐徐图之。”
许是被杨弘提到的“立于不败之地”给弄开心了,袁术不由露出微笑,点头道:“好,就依两位所言行事。”
“吾立即让人传令新野退兵,自己则亲自率军回樊城。”
“主公英明。”阎象和杨弘见袁术有所决断,联盟恭维一声,随后结伴退出大堂。
等来到外面,两人互相对视一眼,都见到对方眼中的担忧。
杨弘成员片刻,当先问道:“长史为何劝说主公联张幕而抗刘表?”
“其实联刘表以抗张幕,才是最好之策也。”
没错,是谁都能看出张幕的危险程度远比刘表高。
或者说刘表在张幕面前就是个弟弟。
若是放任其暂居南阳郡西部,则再也回不来了。
而且别忘了张幕大本营在扬州,起在南阳郡没有水军,难道扬州还不能派遣一些北上吗?
“吾有能如何?”阎象苦笑一下,说道:“主公明摆着不放想弃南阳郡,吾等作为谋士,只能以此考虑。”
“和张幕结盟,是与虎谋皮,但也能稳定一时。”
“与张幕做对,主公怕是首当其冲。”
“而且以张幕之智谋,必定会联合刘表,而后者也一定会同意,所以吾军只能争这个盟有之位。”
闻言,阎象长叹一口气,表示认可。
“军师若有时间,可去吾府上小坐一会。”
“而我们在合计一下,看看能否为主公增加坐稳南阳郡的胜算。”
食君俸禄,为君分忧。
尽管对袁术已经日渐不满,但阎象和杨弘还是尽可能作者自己该做的事情。
........
与此同时
宛城.
负责镇守此处的是立义将军袁芳。
自从董卓迁都乱政后,各地诸侯纷纷开始无视朝廷,名为上表,实际则是随意封官属下。
像袁芳这种没什么才能之人,因为出身袁家又一心跟随袁术,便被其封了一个杂号将军之位。
不过袁术虽然玩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戏码,却也知道袁芳能力不高,所以并没有让其对我作战或者为官一方,只是因其忠心可查,负责守卫宛城大本营。
结果现在他乱套了。
这可是张幕啊,带着五万精锐兵出武关。
他宛城在其兵锋下,能抵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