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庆刚是将北辰中学贷款的事项和银行谈得差不多,项娜就告诉了他一件事情,精骑摩托老总黄建平要过来拜访。
北辰工业这些年和精骑摩托的合作还是很多的。
从最开始的时候,北辰工业向精骑摩托供应发动机,后面北辰工业向精骑摩托转让了北辰100摩托车的一些技术。
精骑摩托也并不是没有考虑过摆脱北辰工业对自己在发动机上面的钳制。
现在精骑摩托也是开始自产摩托车发动机,只不过相比起北辰工业的发动机要差了不少。
搭载在摩托车上面销售,也就骗骗一些以前没有买过摩托车的人。
稍稍懂得点的,买精骑摩托,也都是选搭载北辰工业发动机的车子。
北辰工业生产的发动机,在发动机上面自然是有自己的标志。
现在,北辰的摩托车发动机,已经是被很多人熟知。
很多车子跑烂了,但是发动机是从来不坏的。
凡是搭载了北辰的摩托车发动机,都是可以去北辰摩托车的维修店去进行保养和维修。
“黄建平要来!”
项娜:“估计是因为我们扩大摩托车生产,有着些慌了。”
北辰工业扩大了摩托车生产,除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之外,还有就是摩托车发动机出货上面可能会有影响。
这两件事,都对精骑摩托有着相当高的影响。
如果说精骑摩托要是无动于衷的话,实在的有着些说不过去。
“今年上半年,精骑摩托生产销售了多少辆摩托车?”
项娜:“根据我们得到的情报,他们生产了29万辆摩托车,其中有25万辆摩托车搭载的我们的发动机。”
陈元庆捏着下巴:“也就是说,他们有4万辆摩托车的发动机,是用自己的?”
“对。他们的发动机无论在马力、节油性、静音性以及可靠性都比不上我们的发动机。所以,他们只能用于五千块以下的低端摩托车市场。”
陈元庆靠在椅子上面揉着额头:“前段时间,我记得看了份报告,精骑摩托也是在扩产?”
“是。新厂投产的话,将会新增产能三十辆的年产能。”
“九十万!”
项娜愣了下,就反应过来陈元庆在说精骑摩托的产能。
“我们的180万,光是我们两家的摩托车产能就已经达到了270万辆。”
有的时候,不上数据是一点都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
这还只是两家摩托车企业的产能就相当于之前两年的产量。
其他摩托车厂的年产能加起来,得要三百多万辆。
甚至达到400万辆。
生产这么多的摩托车,好事吗?
对于消费者来讲,肯定是好事。
市场经济最鲜明的特征,供需决定价格!
当供应增大的时候,需求并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自然就会下降。
现在属于供应在增加,需求也在增加!
倒是勉强的维持着供需间的平衡,摩托车的价格并没有出现雪崩的情况。
可随着新增产能速度远远高于了需求增加的速度……
在这个时候,怎么能够将产品卖出去,是一个相当大的问题。
降价无疑是一个好法子,可以扩大消费群体,自然就增加了需求量。
陈元庆:“除了我们和精骑摩托在增加产能,其他摩托车厂也是在增加产能。马上摩托车市场就会打起来了。”
说着,陈元庆也是不知道应该说什么。
他记得国内摩托车市场激烈竞争还是到九十年代后期的时候。
当时,鉴于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很多摩托车企业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
在东南亚市场上大打价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