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朱由崧亲自给受封的将领颁发奖赏,当然不会像上次那样,亲自去搬一副副盔甲,累得要死,汗都来了。
这次只是给有功封爵的武将发铁券,轻松多了。
明朝封爵一般都是会发给铁券的,铁券上面表明功臣的身份、封号。
武臣会写“宣力武臣”,文臣写“守正文臣”。
明朝开国至今,铁券上面的封号又分四个等级:
第一等是跟着朱元璋起兵开国的元勋,称为“开国辅运推诚”。
第二等是跟着朱棣造反有功的,称之为“奉天靖难推诚”。
第三等、第四等则分别称为“奉天翊运推诚”和“奉天翊卫推诚”。
至于能否世袭罔替,那就要看有没有“诰券”。
诰券是朝廷给的一种世袭凭证,诰券一式两份,一份给受封的功臣,一份收藏在皇家内府中。
其实这种铁券到了明朝中后期因为滥发,含金量大减。
一大堆皇亲和太监的亲属都拿到了铁券,如正德年间的太监张永、马永成、谷大用、魏彬这些人的兄弟得以进爵获券,还有魏忠贤的侄子魏良贤也获得过铁券。
也有少数封爵没有拿到铁券的,比如明朝牛人王守仁,王阳明先生就封了爵位,但没有拿到铁券。
还是后来官员们集体进谏,皇帝才补发了铁券,准许子孙世袭,不过不久就被毁了。
所以明朝有的皇帝也确实不咋地,给身边的太监亲属都发铁券,也不给王阳明先生发。
至于铁券相当于免死金牌,那就相对于什么事了,假如皇帝要弄死你,有免死金牌也不顶用。
因为免死金牌是有条件的,“谋逆不宥”就是红线,也就是,触犯皇权,不在免死之列,得死。
其实说到底,铁券就是皇帝一种政治经营的手段,主要是用来笼络人心。
现在朱由崧拿着铁券分发给五军营几位将领,他们还是很欣喜的,几人都把身体挺直,却又咧着嘴傻笑。
这些将领出身都不高,如今封了爵,陛下又亲自给他们发铁券,对他们来说,感觉已经够超规格了。
李本深双手恭敬的接过铁券,咧嘴谢恩,“谢陛下赐。”
朱由崧拍拍他的肩膀,没有多说什么,来到李成栋面前。
砀山一战,李成栋额头上多了一道刀疤,原本长相有些儒雅的他,如今看起来反而多了一些威严。
李成栋双手接过铁券,扬了扬嘴角,说道:“谢陛下赏赐。”
朱由崧照例拍拍他的肩膀,说道:“这些都是你们应得的。”
下一个是杨承祖,他原本受了重伤,还没好透,朱由崧特许他坐着软轿上朝。
可惜这时代没有轮椅,要不然就方便多了。
见皇帝要给自己发铁券,杨承祖挣扎着想要起身,朱由崧拦住了。
“杨卿伤势还没痊愈,不必起身。”
“陛下,臣的腿瘸了,已经是个废人了。”杨承祖双目含泪,脸上挂满了沮丧,
“臣怕是难以为陛下尽忠,为大明朝廷效力了。”
“哈哈哈。”朱由崧哈哈一笑,“怎么会没法给大明效力,今后三大营还要出征,但是这京师大营驻地也得有人驻守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