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崧召见朱聿健,是因为朱聿健在南明史上那么大的名气,心里多少有些好奇,想问问他关于宗室的看法。
“南阳王,朕召你来,是有关我大明宗亲一事与你相商。”
朱聿健听说是讨论宗室这种敏感的问题,暗暗吃惊,他可是因为违反宗室藩王禁令被崇祯关了八年的。
朱聿健立刻摆出一副恭谦朱姿态,“臣耹听陛下训示。”
朱由崧说道:“这些年来,大明国殇蒙难的宗亲无数,而今天下,海内不靖,百姓多艰,众多低阶宗亲亦是如此,不知南阳王可有何良策,为我大明宗亲解困。”
听到不是关于宗亲藩王的话题,而是低阶宗亲,朱聿健松了一口气,沉吟了许久,才小心翼翼的说道,
“臣本乃一罪囚,全赖陛下特赦才得以苟活,事关宗族大事。臣愚钝,实是不敢妄言,一切唯谨遵陛下之令行。”
朱聿健的意思很清楚了,皇帝你问我怎么办,我一直坐牢的人不知道,一切以你的意思办事就是。
见朱聿健如此的谨慎,朱由崧有些无语,感觉这样就没意思了,但也不恼。
毕竟朱聿健今年43岁,却被关了两次,整整24年都在牢里度过,也是个悲情可怜的娃了。
朱聿键的父亲叫朱器墭,爷爷叫朱硕熿。
朱聿键小时候,老唐王朱硕熿,偏爱小妾生的儿子们,不喜欢身为世子的朱器墭。
于是,老唐王将儿子朱器墭,和当时年仅12岁的孙子朱聿键,秘密关押在王府内。
准备要活活饿死他们父子。
要不是有个叫张书堂的好心人帮忙送了16年饭,他都饿死了,据说被放出来时连猪羊都不认识。
后面因为一腔热血想带护军勤王,又被现实一顿毒打,崇祯又关了他8年,现在变得小心谨慎也情有可原。
朱由崧见朱聿健如此谨慎,看来只能自己主动说了:
“我大明国力逾弱,国库空虚,无法度支钱粮以为国用;大明那些低阶宗室,又受限于宗籍制度等种种原因,所以他们的生活也是非常的穷困潦倒。”
“朕欲颁布条令,把咱们大明宗亲,各亲王五服之外宗亲,从皇族脱籍为良民,给一定的脱籍银,再给他们分田,让他们和普通良民一般,不再享有宗室优待,可以读书科举、种田,从军从政。”
朱聿健点点头,“陛下圣明,这样一来,我宗室子弟没了宗籍所依,不得不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以良民之身,也受士绅待见。”朱聿健顿了顿,
“但是这个宗亲制度乃祖宗之法,陛下这样改动,怕是要引来朝野官员的口诛笔伐。”
朱聿健眼光还是很准,一下就说出低阶宗室子弟困苦原因,一是受制于宗籍,还有就是受阻于地方士绅。
“咱们大明自嘉靖开始就欲对宗亲改革,可那些士绅为了利益,一直强加阻挠。”朱由崧哼了一声,“祖宗之法不足守,人言不足恤,朕为了大明天下,些许骂名随他去吧。”
其实明朝有过几次宗室改革,但是都不成功,有某些皇帝自身原因,也有宗室子弟的原因,还有地方士绅的原因。
按《大明会典》,明朝宗室是可以做官的:
郡王子孙、有文武才能、堪任用者、大宗正院、具以名闻。朝廷考验、换授官职。其升转如常选法。如或有犯、宗正院取问明白、具实闻奏。轻则量罪降等。重则黜为庶人。但明赏罚、不加刑责。
但是明成祖朱埭本身是藩王出身对皇族防卫心理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