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说道,“这次要打就大打,本王准备把大军全面铺开,兵分三路,一起打。”
“摄政王!我反对这样倾国之力南下。”
突然一个声音打断了多尔衮,说话的是郑亲王济尔哈朗。
多尔衮心里恼怒无比,但面上却没有表现出来,而是平静的看着济尔哈朗,问道:
“郑亲王,你为什么反对本王的决定?”
齐尔哈朗说道,“上次多铎南下使我大清损耗不小,不但没有得到半点便宜,反而赔进去诸多勇士,现在你要倾国之力南下,如若再有何不测,我大清将有亡国灭族之兆。”
“你放屁!”多铎跳出来指着济尔哈朗大叫,
“我大清军队尚未出动,你就说会有不测,到底安的什么心。”
济尔哈朗多次数落自己兵败一事,多铎非常恼怒。
上次也是济尔哈朗以自己兵败为由,罚掉了镶白旗12个牛录。
对于多铎来说是损失相当巨大,那12个牛录可都是镶白旗的百战老兵。
济尔哈朗斜眼看了一眼多铎:“哼,豫亲王,你难道不知道为将者,未虑胜,先虑败,故可百战不殆的道理吗?”
事实上,自多铎南下兵败,多尔衮声望就出现了下跌。
一向低调的齐尔哈郎开始有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豪格等人组成了保皇党,不时的和多尔衮唱起反调来。
这让多尔衮非常不爽,但又不能把他们怎么样。
正史上,满清基本上平定了全国,多尔衮声望一时无两之后,才能随便找个理由把豪格关进牢房,然后弄死在牢里。
这个时候,多尔衮不但不敢弄死豪格,还得让豪格继续领兵。
多尔衮看向济尔哈朗,说道:“如今我大清出现了粮荒,不知郑亲王又该怎么办呢?”
济尔哈朗说道,“可以先与南明议和,要求他们与我大清通商,咱们用银子换取粮食,再花时间慢慢经略北方才是良策。”
多铎指着济尔哈朗叫道,“济尔哈朗,你个软蛋,竟然想主动与明廷议和,简直就是丢我大清勇士的脸。”
济尔哈朗也不与多铎争吵,扫了一眼众人,说道:“我们先前判断失误,南明并非情报中说的那样不堪一击,大清需要时间来好好经营当前占据的地盘,然后再与明廷一决雌雄。”
“不,郑亲王,你想错了。”多尔衮摇头反驳,并一脸郑重的说道:
“我们大清需要时间经营,南明弘光朱由崧同样需要时间经营。”
“据情报可以得出,先前朱由崧只不过是一傀儡天子。”
“现在他正在大力改制收税,想沿前宋的路子改制收税,用江南税赋养军。”
“正是因为现在他手中有兵,才敢在江南大肆向士绅商贾收税,如若不然,那么多士绅们都能掀他下来。”
“如果多给朱由崧的时间,让他彻底的压住了江南士绅,站稳了脚跟,就要形成南北割据,划江而治,那就真将变得难以对付了。”
“所以本王才决定尽快南下,只要灭了弘光天子手里的兵,是战是和,都将由我大清来决定。”
济尔哈朗摇摇头,“我还是不支持以倾国之力南下,这样太冒险了,就是发兵南下,也可以不真正的打,而是以逼迫的形式,让明廷与我大清议和。”
济尔哈朗其实说的也有市场,想要先治理当前占据的地盘,再等待时机南下灭明廷。
多尔衮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看了在场的清廷大员,说道:“那就举手表决,谁认同本王的决定发兵南下的请举手。”
最后齐刷刷的一大票人举起了手,多尔衮得意的看了一眼济尔哈朗,“郑亲王,你看,大多数人还是同意本王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