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看着朝他戳来的几根长枪,手中斧头舞动的飞快,劈开面门的两杆,然后单手一抄,硬生生的抓住两根长枪夹在腋下,一脸狰狞的大吼一声,反手把那端枪的明军掀下护城河。
鳌拜如此神勇,看得不少明军心里发悸,这人太恐怖了。
这时“轰”的一声巨响,吊桥最后一根铁索被清兵砍断,吊桥砸落在地,护城河对岸的清兵嗷嗷叫着涌来。
城楼上的张煌言已经丢下弓箭,组织炮手调整炮口。
原本儒雅俊朗的张煌言,此时杀气腾腾,指着在吊桥冲锋的清军,大声喝道:
“快,对准了吊桥上面的人打,把他们从桥上轰下去。”
西城门城楼上五门火炮齐齐点火,在一片轰隆隆声响中,五枚铁弹出膛,射向吊桥。
二枚炮弹打偏了不见踪影,一枚正中桥上的清兵,那名冲锋的清兵上半截身子直接不见了。
一枚炮弹呈一条直线砸过清军,沿途擦划出一条血路,至少五六个清兵丧命。
还有一枚炮弹打在桥面上,直接镶嵌在桥身上,引得桥面一个大晃悠,把几名清军掀翻下去。
秦良玉这时也赶来了,看见吊桥被放了下来,城门大开,门洞里层层叠叠全是尸首。
“秦翼明!”
“末将在!”
“你领兵堵住外面的城门,绝不能让鞑子攻进来,谁敢后退者,军法无情。”
“是!”
秦翼明是秦良玉的侄儿,从军多年,参加过奢安之乱平叛,围剿过李自成和张献忠,现在是四川总兵。
“儿郞们,都随我来,堵住鞑子。”
秦翼明亲自带着白杆兵压向城门。
这个时候打得如火如荼,是关不上城门的,如果组织人手搬开尸首,强行关门,反而是耽误时间,给清兵可趁之机。
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组织兵力怼上去,和清兵展开厮杀,用人命去堵住清兵,因为城门通道就那么大,攻击突破口有限。
有人向秦良玉禀告:“镇东将军,小马将军还在城外闸楼下和鞑子作战,要不要先接应他回来。”
秦良玉摇头,“现在是城防关键时刻,其它儿郎不惜死,马、秦两家受国恩二十年,现在大明到了外夷窃国的这种地步,自也该与贼势不两立,为国死战!”
秦良玉为什么对大明忠心,也是有原因的,最大的根源可能是天启朱由校不但肯定了她对大明的功绩,还坚定的为她站台,给予她应有的尊严。
秦良玉丈夫马千乘被人害死后,儿子尚幼,由她接任石柱宣慰使土司,但是川中官员丝毫不将她一个女子放在眼里。
天启二年,奢崇明叛乱,川中文官武将烂得一逼,被叛军揍得满地找牙,只能躲在城里瑟瑟发抖,不敢应战。
秦良玉带兵平乱,各路文官不拨粮秣,总兵李维新一个败兵之将缩在城里,还丝毫看不起秦良玉,连城门都不让秦良玉进。
最后秦良玉横扫叛军,收复失地,大败奢崇明,逼得奢崇明只能自杀。
秦良玉想起自己平叛遭遇的种种不公平,于是便上书痛斥川中各路官员。
天启皇帝朱由校接到秦良玉的奏疏,勃然大怒,特意下诏,要文武大臣必须以礼相待秦良玉,不得有任何猜忌和轻慢,同时给立下战功的马、秦两家加官进爵。
正是天启皇帝坚定的为秦良玉站台,肯定了她的功劳,秦、马两家也知恩图报,两家主要人物几乎都为国捐躯。
这时城门外闸楼下的战斗进入了白热化。
冲在最前面的清兵已经和明军短兵相接,这些清兵作为突击精锐,穿着厚实的甲胄,悍勇无比向前突进。
守城明军的甲胄是没法和这些清军精锐相比的,马万春亲自带人顶在前面,大声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