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吧 > 修真小说 > 棋人物语 > 第四百四十五章 论道

第四百四十五章 论道(2 / 2)

“呵,乖女儿,回来啦?”睁开半闭的眼睛,廖炳坤慈祥地笑道。

“嗯,您怎么又上来吹凉风!万一着了凉怎么办?!”廖井丹嗔怪道。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呵呵,刚上来没一会儿。我又不是泥捏的,哪儿那么容易就着了凉。”廖炳坤笑道——大概也只有在自已这个宝贝女儿面前,他才会用这种类似于央求式的语气解释吧?

“不信!哼,骗我!”伸手摸了一下儿小桌上的茶壶,感觉茶壶的温度不高,拿起茶壶晃了两晃,里边的茶水连三分之一都不到,廖井丹把脸一沉,不满地叫道。

“呵呵,真的,真的只有一会儿,不信等会儿你可以去问你表嫂......,呃......,这位年轻人是谁?是你说的那位客人吗?”廖炳坤笑着哄装做生气的女儿,一转脸,发现站在不远处的王仲明,于是向廖井丹问道。

“对,就是他。仲明,你离那么远干嘛,我爸又不是老虎,不咬人的。”这一招偷梁换柱使的正是时机,廖井丹忙着把王仲明引见给自已的老爸,暂时也就忘了晒台吹风的事儿了,招手示意,让王仲明走近一点儿。

你老爸不是老虎,那谁的老爸会是老虎呢?王仲明心里想到,脚下移动,来到躺椅近前,”廖董事长,您好。”

廖炳坤从躺椅上坐了起来,一双眼睛上下打景着王仲明,脸上带着笑意,“呵,你又不是银海集团的职工,这里也不是银海集团的办公区,叫董事长干嘛,显的那么的拘谨。直接叫伯伯好了。”

这倒也是,非正式的场合叫正式的称呼,不仅廖炳坤听的别招,王仲明叫着也觉得别扭,“廖伯伯,您好”。王仲明重新叫过,气氛果然变得轻松了许多。

“呵,这就对了,小王是吧?”廖炳坤笑着点头问道。

“对,我叫王仲明。”王仲明答道——感觉上,这位廖董事长的确很和蔼,比想象中要好相处的多。

“嗯,不错,不错。”廖炳坤是连连点头,也不知道他是在说对方的态度不错,还是说这个人不错。”

“呵呵,大老远的麻烦你跑过来,很过意不去呀。来,站着干嘛,坐下来。”指着桌子另一边摆着的椅子,廖炳坤吩咐道。

椅子只有一张,王仲明望向廖井丹,拿不定主意自已是不是该坐。

“我爸让你坐你就坐呀。”廖井丹嗔怪地催道,似是觉得王仲明太过拘谨。

“呃......,那你呢?”自已坐,让廖井丹站着,王仲明觉得有点儿不太妥当,迟疑问道。

“我你就不用管啦。你先坐,我去叫人再搬把椅子过来。”廖井丹说了一声,便快步进屋,离开了晒台。

廖井丹离开。晒台上只剩下王仲明和廖炳坤两个人。王仲明只好坐下,感觉到廖炳坤还在仔细地打量着自已,虽然是和蔼有加,但总感觉那柔和的目光中似乎有着别的什么东西,让人里有种忐忑不安的感觉。

一低头,看到小圆桌上放着的线装书,“您在看《道德经》呀?”,王仲明找话问道,这样可以让紧张的精神放松一些。

“是呀,闲来无事。随便翻翻,打发时间罢了。”廖炳坤笑道。

“呵,您谦虚了,这本书纸页古旧。应该是有许多年头了,但装订用的线却还很新,似是最近才订上去的,这种情况是反复阅读才能造成,由此可知,您应该是对《道德经》有深入研究才对。”王仲明笑道。

“......,呵呵,你的心思很细嘛?”廖炳坤略感吃惊,看出那是一本旧书不难,难的是通过装订用的线断定是自已经常翻阅的结果。这就不简单了。

“哪里,只是平时也喜欢读书,多多少少有些常识罢了。”王仲明笑笑答道。

“哦,你也喜欢读书?呵呵,这是个好习惯,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读书的人已经很少了,什么上网呀,打游戏呀,看电影呀。泡吧呀,蹦迪呀,可以玩的东西太多了,能够踏踏实实坐下来读读书的,不容易呀。对了。你喜欢读书,那《道德经》看过没有?”廖炳坤感叹一番后问道。

“读是读过几遍。只不过这本书的内容博大精深,阅历不到,能够真正领悟的东西太少了。”王仲明谦虚的答道。

“呵呵,那倒没关系,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一般的图书尚且如此,何况是这被称为‘道家至宝’的经典之作呢。而且,领悟与否,重点在于自身的想法,只要自已能够连贯前后,使其顺理成章,那么是不是和旁人理解的是否相同又有什么关系呢?”廖炳坤笑道。

“伯父所言极是,晚辈受教了。”从这番言论中,王仲明看出对方是一个思想豁达,胸怀大度之人,于是心悦诚服地感谢道。

“呵呵,你也别急着给我戴高帽子,所谓学无先后,达者为师,你说自已领悟的太少,实际却未必如此,就好象围棋,论起棋龄,我至少比你要多十几年,但下起来就全不是那么回事儿了,你说是不是?”廖炳坤笑着问道。

“呵。”王仲明会意一笑,这倒的确确不是客套,听廖井丹说,她爸连她的四子关都过不去,其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

“既然读过《道德经》,你觉得‘道’到底是什么呢?”借着这个话题,廖炳坤考究起王仲明了,所谓观其言,知其行,通过一个人的思维和理解方式,可以衡量出这个人的知识,品德,性格,好恶乃至于能力,在对集团中层领导的升级面试考核心中,他就曾经使出过这一招,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道’这个词,在《道德经》中是一种客观规律的描述,是反应事物产生,发展,变化的特有现象,春来暑往,草木荣枯,生老病死,乃至于国家的兴衰存亡,都有其客观规律的存在。规律有很多种,有些是**而行,有的是交织其间,互相影响,而‘道’,则是其最基础,最根本的存在,世间万物,都要依照‘道’的规律去运行,就类似于各种法律法规条令之于宪法的关系,虽万变,但不得离其宗......”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的最高境界就是合乎自然的运行规律,符合事物发展的内在要求,条件成熟了,就成长发芽,条件不成熟,就要顺应天理,等待条件的完备,强行改变,有时固然可以得到暂时的利益好处,但时间一长,往往可能得不偿失,因小而失大,就象寓言故事中讲的那样,一只鸡每日下一个蛋,主人嫌慢,于是杀鸡而取卵,结果自然是蛋没了,鸡也没了......”

“......所以,老子才会在《道德经》中反复强调,要无为而治,顺势而为,不过就我看来,这样的想法有些太过‘理想国’的意味,因为其前提是所有的人都按着‘道’来行事,其最后的结果自然也会是最理想的结果。然而问题在于,那种理想中的状态在现实中是永远不会存在的,实验室中得出的结论在实际应用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此,我倒觉得,在实际应用问题上,‘道’更应该是指引方向的灯塔,告诉你应该向哪个方向去,但绝不可以把灯光发出来的光线视做唯一的路线,因为,在这光线所指引的方向上,也许有高壑深沟,也许有激流险滩,不顾实际情况而盲目的走下去,或许还没到达目的地,就已经倒在前行的路上。理论上,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近,但碰上堵车,或许拐个弯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道’失去了作用,而是正应验了《道德经》开篇的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能够被语言所描述出来的道理,便不是真正的,永恒的道理,道不变,又是时时在变,规律不是唯一的,但规律却是永恒的,坚信会变为执着乃至偏执,怀疑会导致迷盲乃至迷失,一言以蔽之,‘道之为物,存于一心,心之所变,道之所亡。”

最新小说: 飞豹出击 辛亥大英雄 恐慌沸腾 无敌骑士 源动星辰 好男人在宋朝 异界职业玩家 十王一妃(楼兰王) 洪荒:灌江口说书,嫦娥泪目 吞天神体 重置属性 仙王之王 太上灵宝 网游之天狗吞日 极品游龙 妖魔世界,请神上身 万古蛇妖 王朝教父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九婴邪仙 兽神修仙 棋人物语 随身养个狐狸精 萌娘三国演义 太上魂道 执掌光明顶 气吞星汉 1949我来自未来 重生之独行刺客 智能修仙传 重建北宋 仙之九品芝麻官 一帘风月挂九重 吞噬修仙 魔兽争霸异界纵横 灭世体修 庶子之征 与美女护士同居 一尘惊天 聊斋狐婿 全球梦境游戏 带着崇祯去流浪 大猿王 焚天 不灭金丹 洪荒:碰瓷鸿钧,我成道祖首徒 刑名小师爷 修仙两万年归来 就地成仙 弃嫁王妃要修仙 仙剑之本座邪剑仙 仙欲逍遥 死也不当江湖中人 大道修行者 洪荒之极品通天 鸿蒙逐道 这个武夫好凶猛 重生东王公:洪荒最强混元 家族修真之路 人道剑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