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吧 > 穿越小说 > 纵兵夺鼎 > 第八十三章 二虎相斗

第八十三章 二虎相斗(2 / 2)

“管校尉,若将来我等与北方诸君戮力能平定这乱世天下,燕某将与二三子共列传记!”

燕北在船上遥遥举杯,左右杨奉、管承皆举杯相应。杨奉怀里揣着那面绢布诏书,对燕北是一万个服气,什么也不说便饮下樽中酒液,他是没有一点儿反驳的意思,总之现在是错的对的,只要是燕北说的,在杨奉这儿便都是对的。

兴许是兄弟二人分在水陆,管亥的体形便是身长八尺膀大腰圆的马上战将之模样,而作为兄长的管承身材却与燕北相仿,也是那种在马背上舞不得长兵的身材,面上不像管亥那样络腮黑须,而是蓄着精修的短须,举樽轻声笑着说道:“管某兄弟何德何能与主公同列传记,属下不敢。”

统领水军的田豫便仅仅是偏将,归附在他部下的管承管亥自然也都只能是校尉之职。燕北在很久之前便知道自己部下有这么两个兄弟,一个是青州黄巾魁首,兵横北海暴乱军中;一个徒众三千家呼啸海外击数郡。只是那时他在冀州而田豫于东莱,一直难以相见。

管承虽是自谦,却知晓燕北言下之意他们和燕北其他的部将有所不同,他管承、管亥、杨奉三人,从前皆是聚兵祸乱一地的乱军首领。管承不知道燕北与杨奉之间发生了什么,但他知道燕北对他们有一点担心。当即不等燕北回应便借着武士给燕北添酒的时候说道:“过去属下兄弟二人在东州为祸,实属无奈之举;东莱一战归附田将军之下,也只是想着能有口活命的饭吃。海外岛上种不出多少粮食,可抢夺却总会死人。幸得将军不弃,我等这才有了今日。”

管承说起往日,竟带不少唏嘘。他的话不是作伪,此次北行渤海避冬给他们兄弟二人带来极大震撼。他们并非没见过世面的草寇,当年管亥也是率领数万黄巾围困北海全境的人物,自有见识在身。可这等偏安一隅的见识如何能比得上燕北雄踞二州开疆辟土的大业?

二人自诩东州之雄,却也不得不承认,就算给了他们与燕北相同的机会,他们也做不出同样的大业。别的不说,就燕北手下各地诸侯出身的部将、平安时期各地太守两千石们能被招揽至一处,对他奉若明公,这事就不是谁都能做的。

何况管承还听说,过去与司徒王允共掌朝政的温侯吕布也住在邺城。

连总朝政的人都屈居于下,是怎样的人杰雄主?

“今后主公但有驱驰,我兄弟必齐心戮力,绝无二心!”

事实证明哪怕是海贼,只要是势力很大的海贼来表忠诚,也能让北方雄主感到开怀!

正说着,底层船帮突然传来水卒与武士们的轰然叫好,燕北等人向下望去,便见场中二人已分出胜负,看模样是典韦更胜一筹,两个赤膊猛士相互拱手一同踏木阶而上,庞大的体重使地脚步分外沉重。

燕北对管承的话很是满意,笑着起身给典韦管亥二人递去酒樽,似不经意间与典韦交换了个眼神,便见典韦沉沉地点头两下,燕北随之大悦,对管承笑道:“校尉不必如今如临大敌,我们只是去朝廷拜见皇帝,不用管什么李傕郭汜,他们敢拦燕某吗?”

“如果敢,就地把粮食烧了,我们就在河东看着他们饿死!”

在燕北与典韦交换的眼神中,有他们提前定好的约定管亥的武艺以燕北的本事去试探,如果典韦点头,就说明管亥的武艺比燕北强。而典韦点了两下,说明管亥比燕北强得多!

最新小说: 十七世纪富二代 开局四代目火影 开局灭楚:寡人十三子有大帝之姿 山河纪行 穿越大景:我靠打猎养活肺痨妻女 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 让你当秦王,你把六国灭了? 汴京风云录 外室三年,离开时他却悔红了眼 旅店通万界,假千金成了国家级团宠 重生出嫁前,疯批九千岁缠我入骨! 招惹死对头,被他按在墙角亲 大暴君框框乱杀,小绵绵疯狂吸奶 荒年神医:开局揭榜娶绝色病妻 懂兽语穿六零,家属院里我最行 人在冷宫,带着三千犯妇权倾朝野 开棺见喜,江小姐绑定了亲亲老公 大乾贵公子 穿越古代,我靠仓库养老婆 超级财阀,从差点失业开始 人在箱庭,从落地成神开始 重生后再也不当破碎的他 文明试炼:从华夏永昌开始 我真的是正经法师啊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华娱之摄影系大导 病房流产时,渣总在陪白月光度假海钓 夫人一卦千金,我吃亿点软饭怎么了 乖乖恶女囤货千万,在线等末世 太子无敌 玄德至水浒 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 那年那景那些人 重生,开局在生死边缘 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 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 天幕:我规划了秦皇汉武的死法! 1853用炮火检验真理 穿越净事房,咱家可是有系统的男人 爱情江山朕都要 带着武库回明末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大禹逍遥王爷 大宁疯王:我让未婚妻亲爹跪碎膝盖骨 红楼之阅尽十二钗 人在古代,每天直播整活 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 说好相敬如宾,侯爷生崽上瘾了 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 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 欺我孤女?摄政王撑腰炸全家 离婚夜,他宁做亡夫,不做前夫 闭眼当天,渣老公要给白月光一个归宿 春夜失陷 分手后,疯犬大佬诱我沉沦 少帅又把老婆气跑了 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 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 拆现代快递玩转古代人生 奋斗在嘉靖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