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从目前收到的消息,曹昂并没有放弃汉中的迹象,也没有放弃汉中的理由。
与李严商量后,黄忠紧急联络徐庶、文聘等人,收集更多的消息。过了半个月左右,驻守上庸的邓展传来消息,大量蜀军在三峡方面集结,有出峡攻击荆楚的可能。上庸、房陵一带都出现了蜀军的斥候,鱼复、秭归的蜀军都加强了防备,而且不时有辎重船到达。
黄忠、李严这才意识到蜀国从西城抽调兵力的可能原因。
李严很兴奋,认为机会来了。蜀军要出峡作战,没有足够的兵力和辎重是没什么机会的,从西城抽调兵力情有可原。这样一来,他们攻取汉中的战机就出现了。之前的进攻之所以未能竟全功,就是因为蜀军在汉中有充裕的兵力,又占据上游的优势,一旦西城有警,曹昂可以沿水路而下,及时增援。现在汉中兵力不足,就算曹昂想增援吴懿,没有足够的兵力也无济于事。如此发起进攻,拿下西城的可能性很大。
黄忠觉得李严说的有一定道理,但他却不愿意轻举妄动,一面增派斥候,深入汉中内部打探消息,一面派人去汝南汇报,并与右都护孙翊取得联系,确认三峡方向的情报真伪。
与此同时,他与诸将商议,做全面进攻的准备。进军数年,一直未能突入汉中腹地,大家心里都憋了一肚子聘留守钖县,负责后续物资的运输,并做好参战的准备。西城艰险,攻取不易,如果损失太大,又有攻克西城的可能,就由文聘率部增援,进行最后一击。
一切准备妥当,徐晃、徐庶返回驻地,率部出征。
因为无法确定虚实,还要为徐庶争取时间,徐晃伪装成例行攻击,走走停停,用了五天时间,才走过了不到三十里的路,进入西城。
吴懿站在城头,看着缓缓而来的吴军,看着熟悉的徐晃战旗,脸色阴沉。
他早就收到曹操的命令,知道这是一场诱敌之战,根本不需要他死守,但他怀疑曹操的真实用意。放弃汉中,诱黄忠进入汉中腹地作战,拉长吴军的供给战,增加吴军的消耗,看起来很有道理,但细细品味,这里面却大有问题。
汉中虽然不如关中,但沔水流经的几个谷地能养活四五万户百姓,就不能养活几万吴军?吴军向来以精锐著称,数量并不多,黄忠部的全部兵力加起来不到三万人,一旦进入汉中腹地,仅是汉中本地的粮食就够吃了,根本不需要从襄阳调运粮食,消耗只会降低,不会增加。
除非马腾、鲁肃不让黄忠独取汉中,也率部进入汉中争功。
这显然不太可能,鲁肃身为大都督,不需要和黄忠争功。马腾只想占着武都,也没胆量和黄忠争功。
所以吴懿觉得,曹操这一计看起来是以退为进,实际上是要剥夺他的兵权。他是汉中督,原本驻守在南郑,曹昂来了汉中之后,他就离开了南郑,到了西城前线,实际上交出了汉中的控制权。如果放弃西城,他就没有属于自己的地盘了。
总不能让曹昂再交出南郑吧。
吴懿觉得,妹妹没能生下一儿半女就是曹操的阴谋。只有这样,曹昂才能顺理成章的成为蜀国太子,才能让他无法面对曹操的步步侵夺,守西城不行,放弃西城也不行。
当初就不该相信这个阉竖之后。
吴懿一声长叹,后悔莫及。
三国小霸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