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原本是一座繁华古城,但是历经数次战火摧残,如今却是一片萧条。
崇祯十三年,张献忠的队伍首次攻打阆中境内,阆中的百姓因此遭受了一场战争灾难。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的部队从广元、剑阁攻入四川,并攻下了阆中,时隔四年,阆中又遭受了一场战火。
但是这一年张献忠的部队又再次入川,攻占了保宁府,将李自成部队打败,占领了阆中,进入陕西汉中,后在汉中被李自成大将贺珍击败。
阆中四五年之间经受了四场战争,前面三次都是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农民军在相互残杀。
张献忠在汉中被贺珍击败之后,考虑到阆中在川北的重要地位,特派得力部将刘进忠驻守阆中。
结果今年刘进忠投降清军,引清军入蜀,阿济格进入保宁府时,进行了几场大屠杀,又波及到阆中百姓。
阿济格在保宁府屠杀了几场,让蜀中百姓见识到大清的刀子锋利之后,便把保宁府交给投降的汉官王遵坦管理,又派满达海驻守。
王遵坦原本是明朝大学士,本来是抗清的,但是抗着抗着就早早降了清,这在明朝太常见了。
王遵坦投降之后,对清廷死心塌地,每次随清军作战都是急先锋,一个文官经常冲锋陷阵,相当的卖力。
王遵坦颇受清廷赏识,正史上清朝四川第一任巡抚就是王遵坦。
王遵坦管理保宁府,其实主要任务就是负责督运阿济格的大军粮草。
因为阆中的特殊位置,王遵坦把粮草囤积在这里,大肆强征保宁府各地百姓帮清军运粮。
敢不为大清效命,直接杀你全族。
没人组织的百姓是没有反抗能力的,这些见识到了清军残暴的百姓,为了家人也不敢搞破坏,乖乖为清军效命。
六月二十日,李定国和刘文秀率领5000人远袭,攻占了梓潼。
阆中的清军守将满达海收到了这个消息,把王遵坦叫来议事。
王遵坦说道,“明军的目的就是想要破坏英亲王大军的粮道,极有可能是我们阆中的粮草。”
满达海看白痴一样看着王遵坦,“我岂会不知明军是为了阆中的粮草,现在召你来,是想问问我们该怎么办?”
王遵坦:“咱们按兵不动就是。”
“就这?”满达海显然很不满意王遵坦的这个意见,“如果让这支明军顺利到了阆中,那我们的粮道岂不是断了。”
王遵坦心里同样看不起这个一脑子全是肌肉的家伙,但是他不敢明面上表露出来。
王遵坦耐心的和满达海分析,“明军攻打梓潼的也就5000人,长途跋涉就是进入阆中又能如何,我们坚守城池,护着粮草就是,等英亲王的大军返回阆中休整,这些人还不乖乖退兵。”
满达海说道:“你是说英亲王会退回保宁府,潼川府不要了。”
“守潼川府用不着那么多人,空耗粮秣。”
满达海也反应过来,知道王遵坦说的没错。
如今明军来了援军,还是弘光天子御驾亲征入蜀,这个季节是攻不下成都府的。
反过来,明军想要进攻潼川也很难。
守城方本就是占有优势,以逸待劳,这个季节除非万不得以的情况下,要不然是不会大规模的顶着大太阳攻城的。
清军入蜀作战主动出击,目前占领的地盘不多,劫掠的粮食有限,粮食后勤供应也不充裕。
至于从陕西运粮入蜀,那就能体会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快乐。
阿济格近十万大军,每天都要消耗无数粮食,如果从阆中运粮去潼川,无疑是要耗费更多粮食,所以肯定会撤一部分部队回阆中休整,待秋后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