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县小城的生活是宁静的。最初任逍遥还担心是否会像来时的路上,在那些州府郡县,倒处都张贴着缉拿他们的画像告示。可自打他们来到平阳,便没看见有这些。
后来才知道,原来最初朝庭也是发了缉捕文书的,也在城门口有张贴。可是风吹雨淋的,不到一个月,这告示便损坏掉落了。之后县衙也没再过问。可见在这样的偏避小县,也确实有其安全之处。
放下心来的任逍遥这才偶尔与紫烟上街采买些东西,也免得老是麻类程伯他们带着紫烟去了。
本来空荡荡的洪家老宅,随着他俩的入住和慢慢的装点布置,倒也渐渐恢复了人气。而且也越来越像个样子了。
如今父母那边已有了确切的消息,并且太后还托唐相的门生照顾着,倒是不用过于担心。如今他最担心的便是周琦和姐姐了。自从出事那晚分别之后,便再也没有他们的消息。而且依着周琦曾经走南闯北的闯荡过江湖习性来看,也很难说得清他会带着姐姐躲到那儿去。甚至到了他国也说不定,因而任逍遥也没办法像个无头苍蝇那样四处去寻找。
好在与姬曲已联系上,再加上还有庞明在郢都。如果真有了消息,他们应该很快会告诉自己的。于是便也暂时安下心住在这里等候着。
明日便是仲秋之日了,虽然在这个时候,还算不上什么特别重要的节日,但任逍遥也想借此机会还感谢程伯夫妇对他们的照顾。毕竟他们孩子都没在身边,也将他们请来一起吃个饭,也算是做晚辈的一点心意。
于是便让紫烟去买些食材,而他则打听了一下。说是阳县最好的酒是在城南桐木巷有一家叫“仙居液”酒家是当地人最受喝的。而且价格也不贵,所以在阳县也很受百姓欢迎。
即要请客,那自然也少不了好酒。于是任逍遥便独自前往桐木巷去买酒。来到这里两个多月了,阳县平静的氛围也让他不用担心什么缉拿通告或是有什么人认出来。
县城不大,任逍遥很容易的便找到了这家仙居液的酒家。果然,这家店并不大。可外边买酒的人,却还排着有十来人。任逍遥自然也就跟在后边排着。
在他前边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大叔,任逍遥便笑着问道:“大叔,这酒家为何叫仙居液啊?”
大叔一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后生笑道:“听你这口音是外地来的吧!”
“是啊!刚来两个多月。”
“呵呵,这酒家取这名啊,还得从很早以前说起。那是二三十年前吧,这店主便开了这酒家,而且他这酒每日只售卖一坛,卖完就关门了。当时也没取啥特殊的名字,就叫曹家酒店。”
任逍遥一听,不由的叹道:“还是老字号啊!那后来怎么改的这名啊?”
“当时咱们阳县的县令听闻之后,便也前来亲自品尝,他觉得这酒确实不错。而且价钱也公道,便问店家,为何每日只卖一坛,而不多卖一些的。有些来得晚些都买不着了。而且城里有人家要做酒宴,想多订一些的话,都得提前半个月。而且出价再高,也最多只能一坛?”
“有这样的事,这店家还挺怪的。有钱都不赚?”
那大叔笑道:“店家说,好酒需得精心酿造,做的多了,就很难保证品质。所以他只求品质,而不求能赚多少钱!县令听罢,也赞叹店家这对酿酒的用心。又感叹这酒确实好,说是仙人来了,都不想走了。于是便给他这店取名叫仙居液。”
“哦!原来是这样啊!还有这么个故事。”
说话间,已轮到他们了。看着伙计给他打酒时,便已能闻到那浓浓的酒香。任逍遥虽未品尝,但也料想此酒绝不会差。
打完酒刚转身没走几步,便听见隐隐的传来一阵琴声音。阳县这个地方盛产桐木,这是制做琴的上等材料,所以阳县也出产古琴。阳县喜好音律的人也较多,城虽不大,却有几家琴馆。
这些琴馆即有卖琴的,也有教人学琴的。特别是一些条件较好人家的小孩子都愿意让其去学琴。所以,听见琴声也并不奇怪。
然而,任逍遥仔细的侧耳一听,这曲子竟然那首《梁祝》。难道这曲子现在这么流行了吗?竟然在这种小地方也有人会?
于是他好奇的寻着琴声而去,来到了一小院门前。只见院门虚掩着,上边挂着一块牌匾上写着“桐阳琴馆”四个大字。
他上前轻叩门环,可是里边却无人回应。但他也不好使劲的敲门,一来这样没礼貌,二来也会打扰人家弹琴。即然这是琴馆,那便不同于普通人家,于是他更轻轻的一推门,走了进去。
只见进门后是一雅致的小院,小院后边是一类似于大厅的房子。他来到门前朝里一看,只见里边有些像私塾的布置,中间还放着许多小桌和凳子。一端像是类似于讲台的布置。可这里并没有人,而听琴声当是在这大厅的后边。
他绕过大厅走到大厅后门一看,只见这边也是一个挺大的庭院。而且布置比前边还更精致。
在庭院对面是一幢两层小楼,左边靠墙有一排竹子。旁边还有一小圆门,或许是这琴馆的后门。右边是一个几丈间方的水谢,水谢旁有一凉亭。只见在这凉亭里,有一青衣女子正抚琴弹奏,这琴声正是来自他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