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国发生内乱的消息很快的便传到了北宁。北宁皇帝立即召集群臣商议。
以诸葛傅丞相为首的众臣都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或许可以一战而灭掉虞国。那么剩下的,就是那已经分裂为东西两景的景国便不足为虑了。这正是大宁一统天下的最好时机。
当大家都在十分激奋之时,大将军夏候缨则给众人泼了一瓢冷水。
“陛下!诸位大人!如今虞国内乱,确实是我们极好的机会。但若是想着以此就能一战而定天下,只怕是想得有些过于一厢情愿了!”
宁平帝一听,不由的问道:“怎么?大将军认为这都不算是机会吗?”
夏候缨忙道:“陛下,机会自然是极好的机会。只是要想一战而灭南虞,进而短期内平定天下,只怕没这么容易!”
“大将军何以如此认为呢?”
“回禀陛下!距离与景国、虞国之大战仅过了一年多。上次的大战,虽说名国都有所损失。但我大宁的钱粮、兵力消耗也不小。加之去年兖州一带发生水患,如今朝庭的国库只怕也并不充裕。而虞国虽然内乱,但其立国已近百年,根基甚深。若想要一举灭掉虞国,至少需要调集二十五至三十万大军方可。”
一旁的丞相诸葛傅却笑道:“大将军!怎么仗越打越多,可却越来越谨慎了啊!那虞国的卫军加上地方募府军,总共也不到三十万,且还分散于各地。而我大宁却是带甲六十万。就是要抽调三十万大军也并非难事。而且他们现在正处内乱之中,又如何能集中精力来应对我们?依臣看,最多只需二十几万大军便可灭掉虞国!”
夏候缨听罢也不着急,而是慢慢的说道:“丞相大人!我大宁却是带甲六十万。但晋阳王的十万大军需时刻防备着北胡南下。再除去各蕃王治下的兵力,余下的也不到四十万。而为了防备燕国,又至少需保留五万兵力在东北线。而景国那边也需保持十万左右。也就是朝庭实际可调动的兵力,加上本就在南线与虞国对峙的兵力加在一起,也不过二十几万。而这二十几万总不能全部投入攻击作战吧。总得有人驻守,有人担任粮草押运。这样一来,我们实际能投入进攻的兵力不会超过二十万。”
“可是南虞全国也不过二十多万兵力,加之其正处内乱。难道我们二十万大军还不足以平定他们吗?”
宁平帝听罢,也说道:“是啊!大将军,诸葛丞相所言不无道理啊!据巡案司所传回的军情来看,如今虞国在边境一线,仅有邓城三万,随州两万、淮州三万。而做为后备的都让那虞国皇帝给调空了,仅余郢都还有一万兵马。总共九万兵马,分散在这两千多里的防线之上,我大宁还不能取胜吗?”
“回禀陛下!胜是当然能胜,但我们别忘了,旁边还有个景国呢!上次虞国可是尽全力帮了景国。如今我们一但发兵攻虞。景国必然也会出兵相助。虽然如今景国已分裂为东西两景,但就以靠近我大宁的东景来说,其兵力也尚有十五万左右。至少也能抽调出六七万兵力前去援虞。而西景那边,虽然并不与我大虞相接,但也有可能在危机之时,直接派兵由巴蜀之地入虞。所以,我们不得不防。更为重要的是,上次我们攻景之所以失败。便是没想到二王能够休战合力对抗我大宁。如果我们现在又是大举南征,让虞人都感受到了灭国之险。会不会他们也会像当初景国那样,先暂停内部纷争,转而合力来抗击我大宁呢?如果这样的话,再加上景国的全力支援。只怕我们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啊!”
听他说完,宁平帝以及丞相等人都沉默了。他们确实只考虑到了虞国的内乱,以及双方的兵力对比。但却没想到这些。
沉默了一会,宁平帝问道:“那大将军!难道这样的良机,我们就放弃了吗?”
夏候缨忙道:“陛下!当然不会。臣的意思只是,我们不能幻想着一战便能灭掉虞国。而是一步步的蚕食之!”